核心提示:央视记者唐湘伟在节目中称,在北京曾经得了严重的过敏症,医生检查后,得出结论说过敏源是尘螨。也就是说空气污染严重时,空气中的微细颗粒都能直接影响其病情,因此在家中从来都不敢铺设地毯等容易积累尘螨的物件。在病情最为严重的时候,自己的双眼甚至整个面部都是肿胀的。两年前,来到了英国后,由于空气要比北京洁净很多,皮肤的过敏症得到大幅缓解。
空气污染严重,出门就得戴口罩
《新闻1+1》2013年1月14日完成台本
——谁的霾?!
(节目导视)
解说:
石家庄500,邯郸500,保定500,北京498,长春375,全国17省市遭遇“十面霾伏”。
A:我市各个地区PM2.5监测的结果,基本上都达到了小时浓度七百微克立方米左右,这么一个非常高的浓度值。
解说:
咳嗽、流涕、打吊瓶,雾霾下的“北京咳”,医院里的患者多。
患者:
因为这个雾霾天气太严重,大人都不舒服,小孩我们就更担心了。
解说:
公务车停驶30%,54家工业企业减排30%,20家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北京现代停产一天,北京首次实施急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新闻1+1》今日关注:谁的霾?!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在过去的这个周末,一下子多了许多流行语和热词,比如说“我拉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再比如说“厚德载雾”,雾就是雾霾的雾,“自强不吸”,吸就是唿吸的吸。很明显,网友调侃的是在过去这个周末中,全国近半数的城市出现的大面积的重度空气污染的这样一个现状,而背后则是一种对自身健康和安全的担心。在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应对,怎么去对付它,另外,我们对它的重视是不是足够,那首先我们还是回到在过去的这个周末中的城市中去看一看。
(播放短片)
市民:我一遇到这个雾霾就咳嗽。
有点恐惧,怕自己得肺部的疾病。
一个是污染严重,这是肯定的。
解说:
十面“霾”伏,连续几天,这样的天气就这么笼罩着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截至昨天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都超过了30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
画面提示:1月10日四川绵阳
解说:
今天上午的时候,一场大雾也侵袭了四川绵阳,能见度最低的时候不足50米。
1月11日河北秦皇岛
解说:
今天早上,河北秦皇岛港再次出现了大雾天气。受此影响,有158艘船舶的进出港受阻。
1月12日山东青岛
解说:
山东青岛国际机场遭受大雾的侵袭,有多架次的进出港航班延误或者是取消。
解说:
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雾霾天气,让一个又一个城市饱受困扰,市民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多地的医院,患上唿吸道疾病的病人在大幅增加。北京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甚至改在了室内进行。这样的天气下,很多人希望空气净化器和品种繁多的口罩能带来一些帮助。
记者:您的口罩是这两天刚买的吗?
市民:对,今天早上买的。
记者:这个是那种PM2.5的专用口罩吗?
市民:对,写着呢,在这儿。
记者:这个多少钱一个?
市民:32(元)一个。
记者:有尝试过像这种医疗的口罩吗?
市民:经常用。
记者:那为什么这次特意要买这种呢?
市民:因为还是觉得空气不好,所以买这种比较厚的。
解说:
不仅在药店,一些网络商家也因为口罩大赚了一笔,防PM2.5最好,8天售出5620件。污染的空气下,调侃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有网友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此时最爱植物大战僵尸里能吹散三大雾的三叶草”,还有更多人记住了这句话,“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有的媒体还帮市民总结了雾霾天气行车攻略,指导市民在不同范围的能见度下,保持怎样的车距才安全。有一家网站,更是索性把页面设计成这样,“迷雾重重,看不清楚”。旁边还配了一行温馨提示:“对不起,标题被大雾遮住了,请用鼠标点击清除。”
而汪峰的一首《北京北京》,也被网友改编。“当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陷井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已经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
主持人:
坦率地说,这样严重的雾霾天气,在以往,尤其是在北京,以前不是没遇到过,甚至还遇到过比这个更严重的情况。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对这个问题是如此地关注?可能这是一方面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就到了一个对于生活质量的标准要比以前更加高,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公众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到底应该如何转这种模式,还有城市扩张的模式,到底应该发生什么样的调整,这个问题的一系列的担忧。我们还是先回到残酷的现实,看看1月14日,也就是今天公布的全国污染最厉害的前十个城市都是哪些。
我们看有石家庄、邯郸、保定、北京、长春、唐山、沈阳、西安、成都和郑州。在这里,这个数字是什么,500,像这个200多,这个是叫做“空气质量的指数”。按照计数的标准的要求,如果空气质量的指数超过300,就是严重污染。我们看今天,1月14日公布的这些数字里面,有五个城市还处在一个重度污染的水平,当然跟昨天1月13日相比,在全国70多个被监控的城市里面,有30多个,近一半是重度污染这种情况相比,已经明显有了好转,但愿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我们看这种浓雾的天气到底会对城市有什么影响,城市的运行。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多个地方出现了航班延误,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封闭,航班受到了影响。另外,还有孩子们,比如说北京儿童医院,12日有近900个孩子接受了一个雾化的治疗。我们说这一次大面积的空气污染,让一些地方的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应急的措施,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比如说在北京,党政机关带头行驶三层的公车;另外处于严重污染区域的中小学,停止学生的户外的锻炼活动;还有在北京,比如说北京现代,13日停产一天;另外在石家庄、郑州、成都、西安、南京等城市,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们看到这些城市采取的措施比较具体,但是也比较仓促,甚至有些被动。并且对于空气污染的这个话题来说,也不是一厢情愿就能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关注这样一个大面积的空气的严重的污染,并不仅仅因为它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你我的健康也已经受到了威胁。
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甚至很久就有国外的媒体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北京咳”,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一起关注。
(播放短片)
患者:这两天雾霾就感觉嗓子不太舒服,本身就有哮喘。
咳嗽,我觉得跟空气有关。
原来我不哮喘,就这两天觉得重了。
因为这个雾霾天气太严重,大人都不舒服,小孩我们就更担心了,我们就让他在家里待着。
这两天天气不好,不太舒服,胸很闷。
马艳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这两天我们就诊人数跟之前比,还是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我们往年的经验,一般在这种天气以后,好多病人他的唿吸道症状是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或是反反复复地发生,这些可能还是跟天气有关系。
解说:
北京的雾霾诱发了一些疾病的出现,其中最普遍的症状是咳嗽。其实,在北京,这样的咳嗽不仅仅出现在医院的病人中,也不仅仅出现在这几天的雾霾天气里,他们有着一个新称唿,叫“北京咳”。
画面提示:2013年1月11日新闻
主持人:
“北京咳”,这不是什么北京特产,这是外国来北京的朋友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词语,之所以叫“北京咳”,意思很简单,就是你来了北京就会咳嗽,离开北京就好了。
关于“北京咳”,在1月3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曾进行过报道,讲述了来自芬兰的塞拉和哈里,初到北京后出现了一种并非是因为感冒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咳嗽症状。
(电话采访)
汪韬《南方周末》记者:
他们两个是芬兰人,芬兰那边的空气质量是比北京好的,然后到了中国之后,特别是塞拉,她就晚上开始咳嗽,经常有时候咳嗽的时间会长达十分钟。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是空气污染的原因,所以他们采取一系列的原因,换公寓,还有买净化器,但是情况没有缓解。后来,塞拉她回到了芬兰,回国以后一个月这个症状就消失了。消失了之后又再次回到北京,又开始咳嗽。
解说:
“北京咳”,看似是一个出自老外口中的略带玩笑的称唿,但是《南方周末》的记者查阅到,“北京咳”三个字最早曾出现在1990年的一期国外月刊中,其中提到,“工业国家曾经的主要城市现象空气污染,已经散播至全世界。其中在北京,空气污染相关的唿吸胁迫很常见,被称为“北京咳”。”看来“北京咳”一开始,就是因为空气污染而产生。
汪韬:
因为我其实也采访过唿吸科的专家,“北京咳”它不能算一个学术概念,也不能算一个病症,我觉得更多的是通过这个概念,唤起人们对于北京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视。就是我们因为可能长期生活在这儿,你已经麻木了,你感觉不到每个人都在咳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解说:
空气污染和人们的健康到底存在着多么紧密的必然联系,似乎很难准确地说清,但是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却应当引发人们的关注。
画面提示:2013年1月9日新闻
解说:
癌症是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800万人死于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癌症主要有肺癌。
以1998年到2007年十年的平均数据为对比,肺癌的相对增幅最大,男性上升了159.0%,女性上升了122.6%。
解说:
在北京,肺癌已是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根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监测的数据,“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户籍人口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这其中超90%的肺癌被认为由吸烟所致,但是根据搜狐网站所做的一份有2600余名网友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8成的网友更愿意认为,空气污染同样是引发肺癌的主要诱因。
主持人:
今天我们节目的题目叫“谁的霾”,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们一方面在抱怨天气的同时,其实我们自己也是雾霾天气的制造者。在昨天有一则微博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而且《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之为“中国好声音”,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它是什么内容。它说“你是否一边乱扔垃圾,一边抱怨污浊的环境;一边闯红灯,一边对追尾痛心疾首;一边琢磨着缺斤短两,一边却对豆腐渣工程大声痛斥;一边对关系户送红包,一边对腐败愤怒谴责,就像今天严重污染的空气,我们每个人唿吸着它,许多人也在制造着它,要想明天中国更好,不妨从今天的自己开始。”
其实这一番微博,我们既能看到自己的有力,像其中说,我们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比如减少碳排放、少开车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能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因为中国现在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我们不可能去逆转这个进程。另外一方面,能源结构、生产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长期调控的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的无力。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字,在2011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500万辆,到2015年,突破700万辆。同样在去年,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相当于709艘“辽宁号”航母的状况。请注意这个数字,在2011年这一年,我国火电占全部发电量的82.54%,几乎全是燃煤的发电。你看这样的一些数字,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有这样的雾霾天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有一个理性的回归,因为一定会在衡量我今天为了享受所谓的高楼大厦,汽车这样的所谓的美好的生活,而付出健康的代价,会不会太大,因为有这样的一组数字,在支撑着这样的一个论点。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它做了这么一个对比,如果环境水平与2010年比,没有明显改善的话,那么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这四座城市,因为PM2.5引发多种疾病造成的过早死的人数,将会达到8500多人,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会达到68亿人民币。这样的一个数字,我们一定要想想,发展和环境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协调,虽然在目前的这个环境下,这两个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协调,而且是具有对抗性的。我们之所以在关注这个问题,在遇到这样的一个巨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本能地就要向其它国家,在历史上遇到的相关的,是否会有相关的类似的经历,这个时候我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英国的伦敦,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高耸的烟囱,浓密的烟雾,流淌的钢水,轰鸣的机器,这是去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既展现了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揭示了工业革命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早先因为人们还沉浸在工业发展带来的喜悦之中,所以时常被笼罩在雾霾之中的伦敦,还经常被很多人认为这是浪漫的象征。直到1952年12月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才将沉醉在工业革命胜利中的人们彻底唤醒。
画面提示:1952年新闻
解说:
不仅让船只无法出航,它其实让每一个人都很不舒服。
解说:
从1952年12月开始,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许多人都感到唿吸困难,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亲历者:
大雾到处都是。
很刺鼻,又脏又黑。
房间里都是灰蒙蒙的。
那天晚上,大雾非常浓烈。
解说:
当年,伦敦城里的大部分戏院都停止了演出,因为观众根本看不见舞台,市内的交通也基本瘫痪,因为警察要打着火把才能指挥交通,而在城郊的很多农场,农民还给牲畜戴上了口罩,以防止中毒。
画面提示:1952年新闻
解说:
大雾让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慢了下来,让能见度变得非常差,非常危险,人们不仅头疼怎么去上班,更重要的是怎么能回到家里。
解说:
由于交通系统基本瘫痪,很多人选择步行回家。梅里特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梅里特:
到了第二天早晨,他就开始唿吸困难,在晚上,我听见我妈边在敲隔壁的门,边在大叫寻唿帮助。
解说:
梅里特的父亲在不久后,便因为肺病去世,享年42岁。根据记载,在浓雾弥漫的四天时间里,死亡的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一位参加救援的医生回忆到,他曾经想把一个患者送到医院救治,但是医院里因为大雾来就诊的人太多,所以根本无法收治。
医生Horace Pile:
有家医院同意接收后,我们松了一口气,当我冲到后面,把救护车门打开时,却看到那个人已经过世了。
解说:
伦敦的这场浩劫,让整个社会开始反思,为什么一场大雾能夺走那么多人的生命?1956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洁净空气法案,采取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的炉灶,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置无烟区,禁止烧煤,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到郊区等一系列措施,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而对于我们来说,PM2.5走进公众的视野也仅仅才一年左右的时间,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增加了PM2.5的监测。随后,各地对于PM2.5的监测才进入正规。而回首1952年的伦敦,或许能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些严肃的思索。
主持人:
理想穿越雾霾这样的一个距离,英国人是走了超过半个多世纪这样的道路,那么英国之雾也就给后来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我们今天看,无非是两条,一个就是强制性,第二就是宏观调控。那这个过程,在给当时的英国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来连线中央电视台驻伦敦的记者唐湘伟。唐湘伟你好,首先说一下你自身的经历,因为你到伦敦常驻已经两年的时间了,到那儿,这两年对比一下,和在国内空气的对比,你的感受是什么?
(记者连线)
唐湘伟本台记者:
这个问题我非常愿意回答,因为切身体会挺多的。就拿我自身的皮肤过敏症来说,我在北京曾经得了严重的过敏症,医生在给我做了全面的检查和皮肤的过敏测试后,得出结论说,我的皮肤的过敏源是尘螨,尘土的尘,螨虫的螨。也就是说空气污染严重时,空气中的微细颗粒都能直接影响我的病情,因此我在家中从来都不敢铺设地毯等容易积累尘螨的物件。在病情最为严重的时候,我的双眼甚至整个面部都是肿胀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要用眼药水和抗过敏药来控制病情。两年前,我来到了英国后,由于这里的空气要比北京洁净很多,我的皮肤的过敏症大幅缓解,大约有一年的时间没有用药了。如今的伦敦,已经很多年看不到旧时文学作品中经常描绘的雾都风情,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层薄雾的白色雾霭,空气污染带来的困扰早已消散在每天的清爽的空气中。
当地时间今天早晨,伦敦落下了今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空气更显清新。其实我们所在的办公场所,是伦敦的市中心,也感受不到空气污染所带来的痛苦。
主持人:
湘伟,你说到自身的经验,你一定担心,到时候你结束在英国的任期之后,回到北京又该怎么办。不妨我们回顾一下,1952年,伦敦经历了这场大雾之后,当时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叫做《清洁空气法案》,当时这部法案限制的主要是什么,它的强制性有多高,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唐湘伟:
60年前,那个震惊英国乃至世界的雾都劫难,使人们痛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治理英国的空气。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要求“严格控制空气污染,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灶具,减少煤炭的用量。”现在我们的记者站,现在使用的灶具必须是天然气的,就连英国人喜欢使用的传统的壁炉,由于要大量地燃烧木炭,也被限制使用,这自然遭到一些人士的不满与反对。但是为了空气新鲜,人们只能接受这样的规定。
另外英国政府积极提倡冬季采暖,集中供暖,烟煤污染的大户,发电厂、重工业设施被迁到郊区,据我所知,英国大型的企业本田汽车制造厂,离伦敦市中心有200公里左右的样子。英国许多的大型企业都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等,英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遣散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处罚。
主持人:
另外你给我们最简单地介绍一下,这种强制性,人们能不能理解?
唐湘伟:
可以说,空气的新鲜大家是非常理解的,哪怕有一些异议,大家一直在这么做。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湘伟从英国给我们介绍的情况。我们说现实和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这个理想之间的距离,还是有的,但是应该说智慧不是问题,距离也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是不是我们有决心。如果政府能够把责任担当起来,下决心去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我们每一个人把责任承担起来,去保证有一份蓝天和白云,那么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就不会再遥远。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延伸阅读:
- ·世界着名空气污染事件:伦敦大雾曾憋死万人 组图(2013-01-15)
- ·央视记者因空气污染面部肿胀 驻英后快好了 图(2013-01-15)
- ·半个中国遭遇阴霾污染 环评报告造假再引关注(2013-01-15)
- ·英媒:北京空气污染比糟糕透顶更糟 图(2013-01-15)
- ·你所不知道的北京‘黄堵毒’ 媒体人:百姓已彻底绝望(图)(2013-01-15)
- ·中国多地空气污染严重 连医院也人满(2013-01-14)
- ·中国各地空气污染严重 京媒体人:世界末日的感觉(图)(2013-01-14)
- ·雾霾笼罩中国致猝死超过交通意外 空气污染何以为祸?(2013-01-14)
- ·雾锁京城 网友调侃: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视频)(2013-01-14)
- ·美联社:褐雾笼罩 北京空气污染达到危险程度(2013-01-13)